未来大学:文中的职场生命故事

生命故事

受未来大学的邀请,我为未来大学的学员主讲了一期课程。其中有一段内容,是向学员介绍我的「职场故事」。我选择了「如何建立主动意识,明确方向快速蜕变」这个方向。

课程由北辰青年策划,课程内容由昕睿、文中共同完成创作。

Part 1

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职业生涯迄今最重要的一个挫折。

2012 年的春天,我研究生毕业,入职 Yahoo。这个时候,我的部门正准备研发一个新的「个性化推荐系统」,用来支撑 Yahoo 全球的首页推荐。

推荐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和复杂的项目,它要根据你的浏览行为,学习你的兴趣口味,尽可能给你推荐丰富多样而又能吸引你的内容。Yahoo 的首页有日均亿级别的流量,对系统的性能也有不小的挑战。所以对于北京团队来说,这是一个让人非常兴奋的研发任务;

我当时被直属经理安排在为推荐系统服务的数据系统工作。数据系统最主要的作用,就是帮助评估推荐系统的效果,负责数据系统的技术 Leader 也成为了我的导师。

入职后的半年里,我对一切都感到新奇,周围有陌生又有趣的知识,友善又资深的同事,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工作。对我来说,那半年的技术成长是巨大的。

时间很快就到了年度的绩效考核。

作为新人,我当时其实并不知道绩效考核意味着什么,所以我也在汇报的时候,自豪地总结了一下「自己过去半年的成长」。因为,对我而言,那半年我的技术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,即使不能说特别满意,但是肯定也没有虚度时光。

一段时间之后,我拿到了我的绩效反馈,总体评价是: Occasional Miss。

Occasional Miss 是什么意思呢?后来我才知道,在外企中,拿到这个结果,意味着你的工作成绩还没到及格线,只是还不至于无药可救需要被踢出团队(也就是倒数第二档)。

就好像自己花了半年准备去考试,估分起码有 85 分,结果只拿到 50 分。

当时拿到这个结果,我自己还是非常委屈的,毕竟自己这半年都是全力投入的,觉得我既没有辜负自己,也没有辜负团队,凭什么会拿到不及格这个成绩呢?

思来想去,心里有些愤愤不平,我特别希望我的 Manager(也就是部门经理) 告诉我,我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评价?至少也需要告诉我该怎么去提升,以及如何才能获得和我的付出相匹配 的评价。

虽然当时团队架构做了一次调整,我原来的 Manager 被调到了其他部门,但我还是试着约了他一场单独的对话。

这场对话进行了半个小时,谈完之后,我领悟到了很多道理。

从我 Manager 的角度,之所以给了我那样的评价,是因为以下的原因:

  • 当时我做过一次对外沟通,结果我当时大脑犯蒙,问了一个比较低级的问题,我的 Manager 立马出来帮我打了圆场。
  • 这个绩效考核在我身上,更多的是一个相对值。我可能做得还不错,但我同期的同事有更亮眼的地方。

回到自己的座位上,我又多想了一点:全球首页推荐这个项目非常庞大,而那个阶段整个部门的重心都在推荐系统的建设上,所以他精力很难顾及到每个团队,每个个人身上;再加上当时直接带我的是我的技术 Leader,所以 Manager 对我的工作内容和产出,不一定特别了解。再说,跟他直接干活的兄弟,他肯定也要照顾好。

所以,总结下来就是:

  1. Manager 不知道我在做什么;
  2. Manager 看见了我不专业的一面;
  3. 我没有表现出竞争优势;
    所以我得到了这个虽然不应该属于我但事实上又挺合理的结果。

当时多少是有点觉得人生苦涩的。兢兢业业干活得了个这样的结果。不过感伤归感伤,知道了背后的原因以后,就应该振作起来扭转局面了。

Part 2

我梳理了一下 Manager 告诉我的信息和环境局面,重新反思了一下:

第一点是,我不应该只埋头做自己觉得正确的事,要顾及到 Manager 和他的整个团队的目标和重心。我应该主动认领一些部门 Leader 觉得比较重要甚至是棘手的事情,尝试来解决。

第二点是,我应该多向上沟通,多获取反馈,做事情的方法有了偏差,就要尽早拉回来。而不是等到绩效考核的时候被动地去接收。

那次反省之后,我重新调整了我的工作状态。然后在接下来的两个季度里,我去主动认领了和推荐系统有关的核心工作任务。

我当时需要和美国的科学家一起,统计用户在相关推荐产品上的停留时间。当时 Yahoo 每天的页面浏览量是亿级别的,这个任务需要分析和管理海量的用户行为数据,对我来说挑战十分大。虽然那段时间非常难熬和痛苦,但最终还是扛下来了。

在和 Manager 的接触上,我也有了很大的变化,我会定期去找我的新 Manager 一对一谈话,理解他目前想达成的目标、了解他对我的工作表现的反馈。因为有了这种积极沟通,我的工作始终保持在正轨之上,和团队重心保持一致。

半年过去了,我有了更好的产出、和 Manager 沟通更密切、变得更职业,这些成果帮助我取得了团队和 Manager 的信任,很快我的绩效就上升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了。

在庆幸自己做了正确的选择之余,我也重新审视了一下自己:我应该怎么做才能为团队更好的作出贡献,怎么做才能成为团队中不可或缺的成员呢?

这个时候,我想起了刘未鹏老师的文章《什么才是你的不可替代性和核心竞争力》,觉得也是时候开始探寻和建立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,为团队创造不一样的价值了。

在综合考虑了个人兴趣、技能树和团队职能以后,我选择了「数据可视化」这个方向。然后我就在周末的时间不断地去学习相关的理论和前沿的编程工具,研究怎么样可以在这个体系里,把用户所关心的数据以更好的方式,像讲故事一样展示出来,研究怎么样可以更好地揭示数据之间的联系,研究怎么样可以 赋予用户能力,让他们进一步探索数据。

一段时间后,我独立做出了几个小应用,把由枯燥数字组成的「数据处理流程」和「数据存储空间消耗分布」,用一个更清晰美观的方式展现了出来。我拿着它们展示给我的 Manager,她当时非常惊喜,马上就转发给我们的用户看。用户也给出了好评,还说「一定要加到我们的产品中去,文中,Good Job!」。

后来在公司的 Hackday (黑客日)中,我给这个功能又加入了一个物理引擎,数据的变化趋势展示得更为自然和真实,得到了评委的青睐,拿到了一个分区大奖。最后,这个作品还入选了 Yahoo 年度技术大会 Tech Pulse 的 Poster。

自那之后,我在这个领域慢慢树立了自己独特的影响力,而我职业的道路也因此变得越来越顺畅。

Part 3

再到后来,我也成为了技术 Leader,开始带团队。我也开始做绩效沟通、考虑如何激发团队的斗志,考虑如何把人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,考虑如何让团队成员增加曝光,建立技术声誉。渐渐地,我会发现,一个团队真的很需要那些主动思考,提出自己见解,并自发执行的人。

有人说,船长在船舱里和大家是闹成一片的,但当他独自站在船头看方向时,他的内心是孤独的。

作为一个 Leader,除了要结合公司使命,确定团队的整体目标,带领团队完成任务以外,还要应对很多隐形问题:例如考虑团队的整体发展和建设方向,作出利害攸关的决策,攻克复杂困难的问题。总会有一些时候,Leader 需要一些有力的帮助。假如有伙伴可以主动站出来,帮助 Leader 和整个团队分担一些责任,或者处理一些难题,Leader 一定会更信任和看重这样的伙伴。

更多时候,Leader 能在核心方向上进行把控,但很难有精力事无巨细地去了解每个小伙伴的工作状况和心理状态。很多具体的工作,作为 Leader 其实并没有一线的伙伴清楚其中的难处。这个时候,Leader 其实非常需要大家的主动沟通和反馈的。

所以成为 Leader 后,我也更能理解,当年我的老板在绩效考核中给出的评价。我误以为他会看到我的努力和表现。但事实上,如果我不及时地跟他反馈和沟通,他在那个时候,是很难深入地了解我的,他也只能凭借和我的一两次接触,作出推理和评价。

现在,我再去回过头看我刚毕业时的经历。我非常庆幸能提早就遇到那样的小挫折,那是我职业生涯里一笔非常巨大的财富。

这个挫折来得不晚也不狠,它给了我充足的时间去反思和调整,我应该如何主动去保持和团队Leader的良性沟通,不然很容易自己埋头苦干,然后偏离了轨道。

而且那次也促使我去意识到,我应该去主动寻求和建立自己的差异化优势,一方面可以为团队带来更大的价值,另外一方面,也极大地帮助了我自己的职业发展。

正是在这种主动意识的推动下,我也是那个时候开始去承担团队里更多有挑战的任务。现在回头看,当我去主动选择了工作内容,而不是被动地等待任务掉到头上时,我能够获得更多的主动权,甚至一定程度上会得到更多的宽容和理解。

神奇的是,这些有挑战性的事情,(一般情况下)只要找对方法,总是可以顺利推进,得到好的结果的。当一件件事情相继有好的产出以后,我们在团队中的影响力,就会不断被强化,然后就会逐渐承担更有挑战性的工作。往往就是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能够加速提升个人能力,扩大工作职责,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。这是一个正向循环和强化的过程。

Summary

总结一下,我在职业生涯的早期,学到了三个「主动」:分别是「主动向上沟通」、「主动建立自己的差异化优势」以及「主动承担责任」。有了这样的意识和担当,你会发现自己能够以他人不能理解的速度,在职业发展道路上飞速(地)成长。

遇见未来更好的自己,这里是未来大学。我是文中,谢谢你的阅读。

Share